【惡劣天氣】陳國基:市民追風且屢勸不改會果斷執法 或封海灘及郊野公園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4/05/16 17:00

最後更新: 2024/05/17 12:08

分享:

分享:

(朱永倫攝)

政府今(16日)召開強化應對極端天氣策略聯合記者會。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,留意到以往有市民在颱風等情況下追風和逐浪,除會透過加強宣傳教育,提醒市民切勿以身犯險,對於不聽勸告的市民,亦會果斷執法,如有足夠證據,更會提出檢控,目的是起阻嚇作用。

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批,市民在惡劣天氣下仍進行行山、追風等高風險活動,罔顧生命之餘,緊急救援人員亦需冒生命危險拯救他們,應予以譴責;當局在截止去年9月的過去3年,共在惡劣天氣下展開35次山嶺或水面救援,認為這些人一定不是突然遇到惡劣天氣、不知風險。

他提到,現時有法例賦權相關部門關閉部分場所,如海灘或郊野公園,舉例如康文署可發沙灘禁令,違反禁令進入沙灘這可被罰款2000元及監禁14天。卓孝業並稱,在惡劣天氣下,生命安全是第一優先,不會安排人員上山或下海巡查,呼籲市民勿因追求快感或刺激而嘗試與大自然作對,「你係唔會成功」,又指拯救隊不論如何均會義無反顧拯救,但籲勿將人員置於危險位置。

對於為何未有提及會動用緊急警示系統,卓孝業表示,天文台會就惡劣天氣透過不同渠道發放消息,而緊急警示系統應對的是無法預測、可能嚴重威脅市民生民財產的突發事故,例如海嘯等天然災害,由預測到發生可能是很短時間,便會以系統通知市民,告知如何避險等。

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指,自去年9月的特大暴雨後,已在各區完成120項地區小型渠務改善工程,如改善入水口加建路邊集水溝和排水渠等,現正進行11項大型雨水排放系改善工程,包括興建雨水渠及蓄洪池,並計劃本月向立法會申請7想改善工程的撥款,包括黃大仙和港島東區等曾發生較嚴重水浸事故的地區,冀盡快開展。

她並提到,渠務署會增加遠程防洪裝置由300個增至320個,亦會在元朗及尖沙咀試行以人工智能實時更新分析街道影像,辨識街道水浸情况。此外,抗洪應變隊已由144隊增至160隊,而應急運作基地也會由13個增至30個,希望在預計有暴雨、颱風來臨是,亦最短時間調動應變隊至基地,最快部署防洪工作。

山泥傾斜方面,甯漢豪稱,除恆常檢查評估,當局經過去年的特大暴雨也已辨識500個旁邊沒有建築物,但有通道通往建築物的斜坡,目前過半已經完成巡查,發現有5%需要進行簡單維修工程,餘下巡查預計本月底完成。

預防塌樹方面,甯漢豪稱,每年至少有一次大檢,檢查位於人流及車流多的數目,而暴風雨前後亦會有針對性檢查。而屋宇署除恆常招牌巡查工作外,今年起每年會挑選360幢樓宇,勘察外牆,有危險會做緊急維修,料6月底雨季前能完成約240幢的勘察工作。

被問到,月初將軍澳暴雨亦出現水浸,預計上述措施多大程度能防範水浸出現。甯漢豪稱,全世界城市均不會以消滅水浸為政策目標,否則要傾全力興建基建,此非最有成效或成本效益的做法,政府的目標應是將損害、去水時間減至最少,同時會加強基建,提升舊有渠道的設計,在人口密集的地區加設排水設施,適當調度資源。

陳國基稱,水浸未必是渠道有問題,而是短時間內有大量樹葉、泥沙因大雨沖至去水口造成淤塞,情況未必能夠避免,重點是盡快清理淤塞的渠口,而將軍澳暴雨水浸便是好例子,渠務署即時派員到場疏導,情況很快得到處理,指應以盡快解決為目標。

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,為了讓大眾有更多時間準備應對惡劣天氣,天文台會盡早並加強發放信息,但現今科技對預測極端天氣仍有限制,越早預告準確度亦會相應較低,舉例暴雨覆蓋範圍較小,且暴雨的發展極為隨機、急速,以現今科技追蹤並預測雨區變化的有效期相當短,故提前預告暴雨警告信號轉變的準確度相應較低,但為提高公眾警覺性,加強保障公眾安全,認為這樣做是值得的。

謝展寰並提到,天文台將會在本月底至6月初更新「我的天文台」,加強信息發放。屆時,在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生效期間,程式會在可能發出九號信號時通知「特別天氣提示」,以及在發出九號和十號信號時顯示通知,當中會加入圖像元素,使用戶看到時更清晰,這些訊息更加顯眼。
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

【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】  【名校專區升學攻略】

【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】  【職場智慧求生術】